※ 未来医院
这是一个连接生与死的地方,在每个人的一生之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地方:它是很多人生命的起点,给人以新生的喜悦;也是助人恢复健康的重生之所,给人以希望;同时它还是很多人的归宿。它是现代社会集中组织、分配公共资源救死扶伤的场所,还是见证个人在生命中困难的时刻与他人、与社会间的关系发生急剧转变的场所。这是我们希望未来的建筑师们用全新的方式和理念来修建一个最能体现现代城市对个人关怀的建筑——医院。
而在癌症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的今天,我们认为肿瘤医院设计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美国癌症学会发表报告称,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生活方式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癌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即每年将新增1500万癌症患者。癌症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2007年全球共有760万人死于癌症,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至1320万。而且,全球20%的新发癌症病人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
“一座真正现代化的公共医疗建筑,应该最直接地回答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一个问题:你是否安全?”
医院建筑相对于其他建筑有更多的特殊性,部门多而复杂,系统、设备多而复杂,针对的对象是从普通人、医护人员、病人到病人家属等各类需求不同的使用者。医院由于其特殊性,需要更加舒适、温馨的环境给人以心灵上的放松与安慰。而当前中国医院的配置、建筑水平、硬件水平都与国外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希望在这次设计竞赛中使得人性关怀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
※ 绿色医院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之后,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年中,可持续观念越来越被世人所接受并推广,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拥有了自己的绿色建筑标准。
实际上“绿色”也同样是一种伦理观念。伦理关注的即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也正是需要建筑师们着重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当医院设立在大城市的闹市区时,从外部来说,如何在修建时就考虑到最有效地利用与配置社会资源、如何避免周边居民产生恐慌畏惧的心理、如何处理与社区的关系、如何与城市的其他规划成为有机的整体。从内部来说,医院必须为患者提供门诊治疗、住院治疗、姑息关怀;必须为患者家属提供探视病患的途径、靠近病患的空间等。从可持续性角度,医院必须提供:教育公众的方法;供中外员工做医疗研究的设备;训练护理人员、姑息关怀人员以及病患家属的设备等。
※ 未来城市
1938年沃斯发表了一篇《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的论文,该论文已经被认为是城市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他提出:都市生活的特征来源于城市的规模、密度和异质性,也就是城市的生活特征是由城市空间的特征所决定。
新城市生活运动是20世纪末期美国发起的一场城市发展方式变革,核心是重新寻找美国人所向往的都市生活。他们向往花园洋房式的郊区生活,中产阶级纷纷搬离城市。使得美国大批城市开始向周边蔓延,城市中心区衰退。因此,新城市运动的代表人物杜阿里就认为:生活方式的变革改造了城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城市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的发展标志着现代文明的发生,而现代文明也把城市的发展和世界的城市化作为文明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现象。 城市化在带来经济发展、都市繁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城市生活中“疏离感”越来越强。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疏离感”是一种没有归属的感觉,没有人关心你发生了什么事,人们之间失去了信任,而城市也变成了一个冰冷的家园,这里的生活开始以冷漠为主调。刘易斯•沃斯在文章中也阐述道:城市生活破坏了亲属和邻里的关系,而这两者正是社会控制和社会团结的传统基础。城市居民具有匿名性,人们相互之间只是淡淡之交,对别人的事非常冷漠,甚至于有人被杀时竟视而不见。
而医院给人的第一感觉不仅有疏离感,更多时候还是让人避之不及,望而生畏的。如何能够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与布局,改善肿瘤医院与周边社区、与整个城市的关系,加强亲善感,也是本次竞赛欢迎参赛选手探讨及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