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ose Your Language 登录|注册
全文检索
 
  首页
培训
研究
会议
纪录片
社会创业家项目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给我们留言
 
相关信息
  - 【论坛通知】Global Ethics Forum 2024
  - 【新书发布】Chinese values: conception an
  - “南南合作与多边主义新范式”国际圆桌会议
  - 【新书发布】Intercultural Business Ethics
  - 【新书发布】Trust, Legality and Exception
  - 【新书发布】中国价值观:理念与实践
  - BRI and SDG: Chinese lenders’ credi
  - China-EU Relations and Cooperation
  - 明心桥通车仪式隆重举行
  - 气候变化:中国应对途径国际研讨会
 
 
人气榜
【论坛通知】Global Ethic
【新书发布】Chinese valu
“南南合作与多边主义新范式”国际圆桌
【新书发布】Intercultura
【新书发布】Trust, Legal
新华08网
线上采访:What the West
线上研讨会:第四届Walk the
双循环与新发展格局研讨会
专家研讨会:《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评
 
推荐
网站推荐
商业伦理基本知识---由国际经济伦理
 
中国的碳交易----感想汇报(22日上午)

日期:2011-8-2 9:51:17
 
 

一、碳交易的形成以及内涵
      听了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北京代表处副总裁对当今碳交易环境形式的介绍,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事实-----世界的碳交易化已经形成了!

      首先,对于碳交易的形成,得从发达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工业化进程说起。工业化进程加大了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为了缓解这一趋势,世界各国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UNFCCC。碳交易就是在这些为解决环境问题而制定的公约中诞生的。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他们自身的经济发展有限,排放有害气体数量不多,没有超标。相比较下,发达国家却总是超标,发达国家会去向发展中国家购买那一部分碳排放的数额,碳交易就在其中产生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京都议定书》的三大机制以及碳交易中提及的三大机制。在这三个机制中,我们似乎看不到各国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温室效应的一种社会责任,而只能发现这其中的一种利益。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多或少可以从中获得利益,但它们仍然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意识。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能少排就少排”呢?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也就在此了。

二、碳交易机制学习
      随着世界经济的腾飞,工业文明不断发展,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在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全世界都在积极合作,运用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法,比如,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可以说,这些公约的制定都体现了全人类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全人类在应对世界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比较成功的措施。

      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三大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JI)、排放贸易(ET)的制定,产生了全球范围的、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交易”,这其中我国主要的碳交易领域在CDM。通过这次讲座,我们大概了解了CDM的运作流程,以及一些具体的CDM合作项目方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将环保理念与金融工具融合在一起时产生的“碳金融”(碳融资),对整个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的目标计划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和促进。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CDM供应国,而CDM交易机制对于提高我国减排项目的投资回报有一定的帮助,但CDM项目的手续复杂,交易成本高,不确定性太大,需要联合国际社会共同推进其改革和完善。

      《京都议定书》的有效期截止到2012年,随着其合约的终止,碳交易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部分碳融资机构也即将关闭,人类将面临一个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在个别国家不负责、单方面退出的同时,其他合约缔约方也将深陷于利益冲突与人类责任相互矛盾的漩涡中。随着全世界人类对气候变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谈判过程不断加快,人们也在期待下一个“合作意向”的确定。这是一个关乎世界、关乎人类生存的大方针策略,各国都应该通力合作,做出合理的让步。

       事实上,应对气候变化,大家应该一起行动,而不能仅仅依靠个别大国,更不能只依靠“碳交易“这一金融衍生工具。我们需要更多地从实处做起,从身边做起,全社会都联动起来:政府制定一系列鼓励低碳的政策方针、优惠措施;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将生产与低碳相结合,并对低碳理念的宣传、推广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个人也要积极响应来自多方面的宣传,将低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发生根本显著的改变。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或许我们对于“碳交易的目标化、利益化”无能为力,但我们依然能从自身做起,树立这种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改变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功利趋势。
 

 

版权所有 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CIBE
京ICP备09022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