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那句古老的谚语“勿谓言之不预”(“买者慎行”)来描绘俄罗斯的商业伦理状况是再确当不过的了。俄罗斯国内的商业交易几乎无法可依,完全依靠个人的自觉和谨慎。在其他文化背景下老生常谈的简单商业理念,在前苏联仍然是较为新鲜的。譬如,财产权、所有权、契约自由和利润的概念,甚至市场观念本身起初也是不可思议的,即使在俄罗斯的现代社会仍旧属于新生事物(见:property,rights to,财产权;freedom of contract,契约自由;profit,profits,利润)。由于独联体的分崩离析和现政府的积弊,俄罗斯人开始张开双臂拥抱资本主义,以便解决日常生活之需。俄罗斯既缺乏法律实施的基础,又没有合同法的历史,人们故而只能在无序的商业中漫无边际地探索伦理问题。
自1991年1月份开始,俄罗斯的私营联合体已经可以合法地经营几乎各种商品的居间业务,克罗索夫、马丁和彼特森(Kolosov,Martin,Peterson,1993)对此曾进行过详尽的论述。
私有财产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几家规范买卖的交易市场渐趋形成。但是,由于缺乏供求信息和财产权利不够明晰,在这些交易市场上的买卖协议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这与其他西方发达的市场文化大相径庭。由于缺乏合约履行的法律保障,俄罗斯的商业交易几乎是在法律真空中进行的,趋利行为大量依靠个人(微观)和社会(宏观)习惯的力量(参见:马丁,彼特森和沃恩,Wehane,1989)。故此,这些市场的本质和“买者当心”的理念丝丝入扣。
俄罗斯的商业伦理状况正在经历着不断的演变。尽管缺乏规范的环境中潜伏着不测定的因素,但俄罗斯工商企业的数量正在激增,现有的公司也正在急剧壮大。假以时日,这些刚刚获得自由的企业将成为这个国家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供应商,商业伦理也会随之转变。有一点至关重要,虽然私有财产的观念在俄罗斯文化中尚属新颖,但那些投身商海的商人显然已经意识到商业伦理的重要性——重约信诺是符合他们的长期利益的。如果中央和周边地区连年不断的武装冲突能够得以控制,照目前的商业和收入的增长趋势,俄罗斯的商业伦理在下一个世纪将会取得长足进展。
参考文献
迪瑞尔·马丁(Deryl W. Martin)
摘自刘宝成教授译著的《布莱克韦尔商业伦理学百科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