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员”和“专业”的说法有多重不同的含义。在为人熟知的一个含义中,“专业”是相对于“业余”而言的。“专业人员”的另一个含义是用来称赞某种表现或某项工作的水平——“这是一份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此处的“专业”是相对于“外行”而言的。社会现象表明,专业拥有很高的社会威望,专业人士明显享有优越的社会、经济、法律和政治地位。这一现象使情况更为复杂化了。由于这个原因,职业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对专业头衔趋之若鹜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专业”和“专业人士”的说法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但在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时,本词条仅限于法律、医药、神学和学术研究之类所谓“高等”专业的传统模式。社会科学家运用这些模型总结出专业的范例的很多特点,具体表现为:
(1) 提供“高深的”服务的行业。这要求从业人员接受过长期的学业培训,通常要有高等的学历。其背后的假设是该专业包括“智力”的成份。
(2) 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利他主义精神”的行业。这意味着专业行为的首要目标是尽力满足他人的需求,特别是具体的顾客(如病人、学生等)和广大的社会。甘愿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是极为重要的。
(3) 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都被视为某个专业团体的成员。专业团体,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分散的,属于自律性的集体,其职责是制定可行的从业标准,提供专业教育的指导,控制成员的资格认定。
(4) 最后,专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与社会的独特关系。这些独特的关系赋予了专业性行业一系列特殊的优待和权力,使之在很多情况下构成了垄断,原因是人们认为这样的优待和特权是保证专业人士有效工作并服务于公众的利益必要条件。此外,社会(即国家)还为很多专业提供资助,例如教育支持、图书馆、医院、设备以及科研设施等等。专业和社会的互利合作通常意味着在国家与专业之间存在某种社会契约,这样就为他们的关系以及专业人士对社会承担的特殊道德责任提供了道德基础。
传统的专业精神模式存在一个核心的伦理问题,即专业从业人员的道德境界不够高尚,不能为了客户的利益和大众的利益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这就意味着,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他(她)应该把专业服务的目标放在首位,而把个人的利益(如收入、地位和权力等)放在次要的位置。起码从伦理上说,专业人士的个人利益绝不能成为首要的或直接的行为动机,诸如此类的例子包括制定某项治疗方案或干预某项法律案件等。在这一方面,专业人士与商人(或其他群体和工人等)有着鲜明的区别。商人会坦率地承认利润是其主要动机,经商就是为了赚钱(商业精神)。专业人士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这说明对客户的专业诚信在本质上是无条件的。
专业人士与客户关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在于专业服务的特殊性。成功地实现预想的结果既不能成为专业服务的目标,也不能成为评价专业服务水平的标准。即使是一个优秀的医生,他也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病人,有些病人甚至因医治无效而死亡;即使是一个优秀的律师,他也有败诉的时候。譬如医生或律师而言,他们的服务可能表现了出色的专业水准和令人称道的道德风范,因此不能仅仅因为没有成功就抹煞了他们的专业水平。这是显而易见的。如何从人的角度,而不是从目标的角度出发来确定优秀专业服务的标准,这一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伦理文献对这个议题展开了争论。一个颇有前景的学派启用了所谓的“美德理论”,突出强调热情、关爱、关心、信任和责任之类的美德,并把这类美德视作专业人士与客户关系的核心成份。
适当地留有余地是必要的。首先,一定要牢记这里所描述的专业人士与客户以及社会的关系只是一种理想。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巨大的分歧。而且,在许多情况下,理想本身就是颇具争议的;因此,经常有人攻击这种理想模式为垄断经营提供了借口,助长了家长制和极权主义作风。还有人指责这种理想模式促使专业人士变得伪善,甚至不诚实。
其次,这里的分析排除了许多其他可以称作专业的群体。对此,应该指出,伦理的概念,包括专业伦理,具有开放性与类群性的特征,是富有弹性的术语,所以,即使没有考虑到全部的相关因素,仍然可以有效地运用这些概念。譬如,如果我们想讨论工程专业,我们需要问现在有哪些因素,假使某些特定的因素存在或不存在,那将会对讨论伦理问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要特别重申,对专业精神的评价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事实。在当代社会,像其他行业一样,各种专业也正在经历着快速而剧烈的变化。商业精神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已经把传统的关系和行业统统转变为商业企业,包括法律、医药、宗教和教育。所谓“公共道德的腐蚀”对这一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换句话说,作为专业伦理基石的个人正直感和社会责任感已经濒临沦丧的边缘。我们寄希望于子孙后代,期待他们能够开创新的行业和新的伦理,走出当代人的迷津。
参考文献
约翰·拉德(John Ladd)
摘自刘宝成教授译著的《布莱克韦尔商业伦理学百科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