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9日下午,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代表受邀出席了由《行动CSR》杂志社主办的“碧水蓝天,携手共护”环保公益沙龙活动。活动邀请了著名环保学者、北京大学王建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PM2.5的成因和北京水资源保护”的话题。知名企业的CSR部门经理、NGO组织及环保人士等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王教授从其成因谈起,举例说明其产生的源头,例如汽车尾气排放、建筑工地扬尘、城市高楼林立导致污染无法迅速扩散等,究本溯源方能对症下药,实现治理。
接下来,王教授介绍了目前北京市饮用水急缺问题。几个数字鲜明地表明了目前北京面临的紧迫现状:建国初期,北京市每年的人均水资源为1000立方米;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基础设施建筑的扩张,目前,我们的年人均水资源还不到100立方米;即便是沙漠地区,例如以色列的首都的年人均水资源都能够达到300立方米。北京的地下水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平均24米左右,已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引发很多次生灾害,对气候生态环境都有影响,像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已有地面沉降的问题,若不及早重视,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损失。
王教授最终指出,无论是大气问题还是水资源问题,解决的关键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平衡整体与局部利益、短期与长期利益。城市的发展应该依照自然资源而规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最后,沙龙在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