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作为蒲公英学校的顾问,DHR International北京办事处的创始人kitty vorisek女士和大家分享了她对供应链中的人才培养问题以及中国经济增长下人才的需求问题的见解。
Kitty Vorisek女士首先谈到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中美两国之间建立的十万人合作项目,目前,有1万多名中国学生到美国中学学习,美国有14000学生到中国来学习。由此她着手研究与探讨对于中国农民工子女在中国的教育问题。
在北京,对于农民工和子女来说,没有城市户口和高昂的学费,,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因此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接受适龄教育。而蒲公英中学是2005年8月在北京建成,是一所专门为在北京务工的农民的孩子建立的非盈利型教育机构,学校主要给农民工子弟提供教育,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是整个学校的目标。从建成到2010年秋季,学生数量已经达到215人。学校是由一个废旧工厂改造而成,通过一些创造性的改变,希望能够更全面的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在这里上学的宗旨,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过去,知道自己是中国的未来。
其次她提到,通过蒲公英学校的教育培养,他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性格,从而能够让学生眼中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接下来她例举了性格培养的例子,即,这些孩子们在上学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个中国的地图,要求他们把自己的家乡给标出来,然后再让他们把自己的学校的地址给标出来,然后再把自己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一条线,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点,他们遇到了谁,谁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们都这个地图上标出来。这样的旅行地图能够帮助很多孩子让他们认识到,即便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遭遇高一些不幸的事情,但是还是有一些很美好的事情值得他们记忆。让他们了解他们如何走进这个学校的,这个学校是他们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父母的手,对于很多农民工子弟来说,他们的父母都是劳动人群,他们让孩子们关注一下自己父母的手,有一些父母的手少了一根手指,有一些在工作过程中受伤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通过这样一种练习,我们希望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父母的辛勤付出。
目前,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现在有62名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教职工,每个月平均工资2000美元,他们致力于来开发出一种与公立学校不同的教育模式。同时,蒲公英学校还与企业,与NGO(例如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有合作。这样有许多志愿者来学校进行支教活动。而学校毕业生的后续教育也不容乐观,有很多学生进入到北京一些职业高中,有一些学生毕业之后就回家务农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非常努力并到世界一流的学校继续学习。
最后,她谈到了创立蒲公英学校遇到的两大问题。第一个是资金来源;第二个是创建学生中的模范典型。虽然有学生志愿者经常来学校进行教学活动,但是知识面有限,流动性大,没有长期坚持都是志愿者教学存在的弊端,他们也希望政府可以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Kitty Vorisek女士关于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演讲,引起了在场观众的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与她互动。
实习记者:郭芳菲
|